南海区加强检测 确保食用农产品安全

来源:珠江时报 时间:2017-01-26
分享到:

  日常监管、节前检查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工作,岁末年初,南海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,组织开展了多项节前检查,共检查了1665家食品经营单位,检测了782批次食用农产品,排查治理各类食品安全隐患。

  实行分级管理规范农贸市场经营

  买年货、节前聚餐、吃年夜饭是市民一年一度的大事,而农贸市场、超市、餐饮单位就成了保障春节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。近段时间,区食药监局检查了142家农贸市场、145家餐饮单位、1378家食品流通企业,共1665家食品经营单位。

  由于禽流感侵袭,活禽经营市场统一休市。从2016年12月至今,区食药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979人,检查市场142家,活禽经营档口471户。市场总体情况

  良好,绝大部分市场开办者遵照“1110”制度(一日一清洗消毒、一周一大扫除、一月一休市和零存栏)的要求落实工作,做好进货查验、索证索票制度,把好市场准入关。

  日前,区食安委成员突击检查了九江镇青平市场、西樵镇樵晖市场、丹灶镇金沙市场、大沥镇沥表市场、狮山镇山南市场、里水镇大冲市场等6家活禽市场的休市落实情况。“现在快过年了,市场人流量加大,一定要做好市场的清洗和消毒工作,活禽档口绝对不能留下粪便和鸡毛。”区食安办副主任、区食药监局副局长陈鉴督促市场方做好日常保洁工作。

  为进一步规范市场的运作,保障市民“菜篮子”安全,南海区正在推行农贸市场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工作,今后,全区176家农贸市场将得到更严格的监管。

  采用抽检快检加强食用农产品检测

  为进一步保障节前食品安全,区食药监局加大了对流通环节食用农产品的检测工作,共监督抽查了182批次、快速检测了600个样品。

  近期,区食药监局组织对辖区范围内各类超市、农贸市场等

  农产品流通领域中的蔬菜、水果、禽肉类、水产品等开展监督抽查工作,抽检了182批次,包括28批次蔬菜、28批次水果、畜禽肉类84批次、畜禽内脏14批次、水产品(贝类)28批次。

  抽检结果显示,有1批次的乌鸡样品不合格。日前,区食药监局已责令经营者立即停止销售不合格产品,并对经营者进行调查处理。

  除了监督抽检,南海区还运用快速检测手段,对蔬菜、水果、肉品、水产品等进行检测。近期,区食药监局更加大了对节前热销蔬果类的快速检测,目前共随机抽取了600个样品,其中蔬菜420个,水果180个。本次快速检测的项目主要为总农药残留、水分含量、瘦肉精、孔雀石绿、氯霉素、硝基呋喃代谢物等,检测结果显示,600个样本中590个为阴性、10个样品为阳性,产品合格率达98.3%。

  被检出的10个阳性样品主要为上海青、水东芥菜、西洋菜、芋头、红薯、金桔、水晶富士、精选富士和香梨等,蔬菜和水果均有少数样本检出农药残留,其中西洋菜和红富士均有2个样品被检出阳性,对于被检出阳性的产品,区食药监局已作出销毁处理。

  消费提示

  1.市民尽量选择综合性商超、生鲜超市、大型农产品市场等正规途径购买鲜活农产品,购买时应注意选择市场上公示抽检合格的摊位和品种,主动索要并保存好购货票据。

  2.为保持鲜活农产品的营养和风味,建议按需购买、尽快食用。3.农产品在冷藏条件下的保鲜效果优于常温,但不同品种应尽量分开保存,以免造成病原体的相互污染。

  4.果蔬食用前要经清水浸泡后冲洗干净,以有效降低果蔬中的农药残留量。

  5.食用肉类和水产品时要充分加热,以防范致病菌和寄生虫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。

  6.不食用感官不新鲜的果蔬、畜禽及水产品,以及局部腐烂的果蔬中没有腐烂的部分,以防止残留的有害物质侵入人体,确保节日期间饮食消费安全。

  文/珠江时报记者邓海莹通讯员刘小祺招俊良